|
各国4G通信争夺战背后隐藏的真相来源:雷锋网网址:http://www.gzpride.com/
![]() 在4G标准的争夺战中,逐步形成了四大阵营(排名不分先后): 一山难容二虎。高通不愿放弃CDMA技术积累,转向新的陌生领域,而Intel、IBM等巨头因高通对CDMA技术的垄断,显然不愿意从CDMA技术演进新的标准,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导致北美阵营一分为二,各搞一个标准。 TDD的优点: TDD的缺点: 3、为什么中国要和欧洲合作制定标准,而不是像TDS那样,自己玩自己的? 二、WIMAX流产与通讯标准争夺失败后通讯产业的悲剧 ![]()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具有传输速率高、带宽大等优点。最通俗的理解,WIMAX好比Wi-Fi的威力加强版,可以像移动通信的基站一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WIMAX技术主导者是INTEL、IBM、摩托、北电以及北美一些运营商,共同注资近40亿美元开发该项技术。 在拥有技术开发者和开发经费后,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频率。前面说了,全球统一频率划分是由国际电信联盟负责的,而且必须申请国际通讯标准后才能得到全球频率。因此如果不把WIMAX挤进国际通讯标准,WIMAX就是仅仅只能是存在于纸面上的技术。3G标准提交的截止时间是1998年6月30日, 9年之后,美国成功让国际电联召开专题会议,将WIMAX接纳为第四个3G通讯标准,并分配到了全球频率。 人家美帝,不服不行! 美国对外宣传这是划时代的颠覆性技术,Intel更是宣称WIMAX芯片比传统3G芯片便宜10倍, 2007年左右WIMAX的研究论文呈井喷之势,美国的铁杆盟友和附庸闻风而动,加拿大北电将传统3G业务卖给法国阿尔卡特,一心搞WIMAX。亚洲日本、韩国、台湾这些美国马仔更是争相表忠心,整个东南亚、大洋洲也紧随WIMAX脚步。 WIMAX前景一片大好! 但峰回路转、乐极生悲。 在中国和欧洲联手一心搞LTE的情况下,WIMAX技术成熟度大幅落后于LTE,导致使用体验差,手机从一个WIMAX站点向另一个WIMAX站点移动时,存在信号切换问题。澳大利亚最早部署WIMAX的运营商老总在国际会议上痛骂WIMAX,说室内覆盖在区区400米就不行了,时延高达1000毫秒。 2010年,WIMAX标准的最大支柱INTEL撑不住了,宣布解散WIMAX部门。 随后,卖掉传统3G业务转向WIMAX的加拿大北电破产了。 随后更没节操的事情发生了,正如小品里一句经典台词“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全球最大的WIMAX服务提供商美国Clearwire公司的业务重心也由WIMAX转向了TDD,2011年9月宣布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基于TD-LTE标准的产品与设备开发。 日本反应最快,从WIMAX转向TDD转,韩国也紧随其后。而台湾因为前期投入太大,难以掉头,在2010年INTEL退出WIMAX后,又坚持了2年。运营商想掉头,但是台当局规定只有完成WIMAX覆盖率达到70%时,才可申请向LTE转换,这可是把运营商往死里整! 2012年时候六家运营商的WIMAX用户只有不足15万……因为押宝WIMAX失误,给台湾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更要命的是因为通讯技术路线选择错误,整个通讯产业悲剧了! 三、LTE与阴魂不散的高通 前文说了,因为高通专利流氓、业界毒瘤的本性,小伙伴们都不和他一起玩了,中欧厂商放弃了从CDMA演进新通讯标准的想法,决定从OFDM开始玩LTE。 ![]() 高通成了孤家寡人,同时高通发现,因CDMA自干扰的弱点,从CDMA演进UMB要比从OFDM发展出一代通讯标准更加困难,商业化成本更高。 面对中(华为、中兴、大唐)—欧(爱立信、诺基亚、阿郎)联军强大的研发能力,高通若要独自研发难度更大、商业化成本更高的新标准显然不可与中欧联军的LTE匹敌。于是高通果断放弃了从CDMA演进UMB的计划,参与LTE。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高通研发体系中,是CDMA派系占绝对统治地位,研究OFDM的专家不受待见,要么转行研究CDMA,要么自己走人。 因此,高通在OFDM领域技术积累薄弱。面对这种情况,高通一方面重金收购获取技术。比如耗资8亿美元收购Flarion公司,获取185项关于无线资源控制、基带信号处理、分组报文技术、芯片、硬件、电路设计、天线技术项的专利。另一方面大力研发,提升专利积累。 那么高通在LTE标准体系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LTE领域的地位往往取决于其占有的LTE标准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占有的标准专利数量越多,所处的地位就越高,特别是底层技术和那些大幅提升系统效率的专利技术就更加具有价值。 事实上,高通在LTE上饱受挫折,相较于高通在3G时代的霸主地位,在4G时代高通拥有的标准专利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大幅下降,导致这个结果有以下2个原因: 一是3G时代大家都对高通恨之入骨!指导思想就是去高通化!千方百计的将高通提交的专利技术排挤出去。 举例来说, LTE不支持宏分集方案,等于是把高通的软切换专利网全部排除;没有采用高通提交的Flash- OFDM技术;采纳中国提交的sOFDM方案实现载波聚合;组网上采取了中国提交的SFR软频率复用技术,SFR推翻了高通的同频复用技术标杆,成为移动通信新的基石。 二是高通自己技术不过硬,在OFDM中没有研发出不可替代的专利技术。 高通在4G时代的地位下降的同时,中国厂商在4G时代的地位稳步上升,相信这也是发改委敢于对高通提起反垄断取消了反专利授权、降低专利许可费、禁止高通就过期专利收取专利费以及开出10亿美元罚单的底气所在。 反垄断后没有取消而是降低高通税,想必是一系列国力博弈和利益交换的结果。 四、5G技术究竟如何? 5G,顾名思义是第五代通信技术。一方面能为用户在住宅区、学校、办公室、广场、地铁、高铁和广大农场地区提供更快的网速和更好的信号;另一方面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实现工业设备、医疗仪器、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的深度融合,将“万物互联”变为现实。 虽然在上海举行的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除华为发布了SCMA和F-OFDM技术外,高通、爱立信等公司没有带来太多亮点,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经确定了中国5G技术的大致发展方向。 5G通信技术可分为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是5G无线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网络技术中接入云、控制云和转发云是是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大规模天线阵列:在现有多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天线数,可支持数十个独立的空间数据流,实现用户系统的频谱效率大幅提升。大规模天线阵列应用于5G需解决信道测量与反馈、参考信号设计、天线阵列设计、低成本实现等关键问题。 超密集组网:通过增加基站部署密度,可大幅提升频率复用效率,在局部热点区域实现百倍量级的容量提升。干扰管理与抑制、小区虚拟化技术、接入与回传联合设计等是超密集组网的重要研究方向。 新型多址技术:通过发送信号在空、时、频、码域的叠加传输来实现多种场景下系统频谱效率和接入能力的显著提升。此外,新型多址技术可实现免调度传输,将显著降低信令开销,缩短接入时延,节省终端功耗。 全频谱接入:通过有效利用各类移动通信频谱(包含高低频段、授权与非授权频谱、对称与非对称频谱、连续与非连续频谱等)资源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信道测量与建模、低频和高频统一设计、高频接入回传一体化以及高频器件是全频谱接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 接入云:支持多种无线制式的接入,融合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无线接入网架构,适应各种类型的回传链路,实现更灵活的组网部署和更高效的无线资源管理。 控制云:实现局部和全局的会话控制、移动性管理与服务质量保证,并构建面向业务的网络能力开放接口,从而满足业务的差异化需求并提升业务的部署效率。 转发云:基于通用的硬件平台,在控制云高效的网络控制和资源调度下,实现海量业务数据流的高可靠、低时延、均负载的高效传输。 5G通信有什么特点? 一是连续广域覆盖。在偏远山区、地下车库、高速移动状态下,以保证用户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为目标,为用户提供100Mbps以上的高速业务体验。 二是热点高容量。在人口密集区为用户提供1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10Gbps峰值速率;在流量热点区域,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 三是低功耗大连接。在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的前提下,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提供具备超千亿网络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100万/km2连接数密度指标要求。 写在后面 制定全球统一的5G标准已成为业界共同的呼声,国际电联已启动了面向5G标准的研究工作,并明确了工作计划:2015年将完成5G国际标准前期研究,2016年将开展5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2017年年底将启动5G候选方案征集,2020年年底完成标准制定。 目前,国内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大唐等机构、公司正携手开发5G通信技术。随着中国通信产业日益强大,中国在全球5G通信标准的制定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也愈发响亮。
|